果然当看到皇帝的示意眼神后,
陈循深呼吸一口气,顶着日后可能会遭受骂名的可能性,站了出来说道:“古云国有长君,社稷之福,储君当如是也。” “皇长子朱见深正位东宫,乃众望所归,臣恭贺陛下!”
众望所归?
听到陈循说出这番话,奉天大殿内外的大多数文官们直接惊呆了,这得多么不要脸才能顶着悠悠众口,说出众望所归四字。
还没等在场的清流们出言反驳,太子太保、吏部尚书何文渊主动站了出来表态道:“天佑下民作之君,实遗安於四海;父有天下传之子,斯本固於万年。”
“父子相传才是世代不变的礼法道统,臣恭贺陛下!”
相比较陈循本来就有着内阁首辅的名头,仅仅差了资历跟威望。何文渊那就是纯粹的边缘官员,正统六年因麓川战役得罪了勳戚百官,致仕在家足足呆了**年时间。
景泰帝朱祁玉给了他起复的机会,并且还圣卷恩隆无与伦比,这份知遇之恩注定了何文渊是帝党铁杆。 不管朝中文官集团主流意见如何,他是一定会站在皇帝这边同意易储。
除了陈循、何文渊两位重臣出列,很快内阁大臣王一宁、兵部尚书仪铭、都御使王文、工部尚书江渊等等,纷纷站了出来旗帜鲜明的表达支持易储。
刹那间奉天殿内外群臣脸上神情迥异,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清流言官,震惊的童孔中充斥着不可思议,仿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一直以来朝廷官员主流声音,不是高举礼法大旗反对易储的吗?
为何到了这一日,朝中绯袍重臣纷纷跳反,选择支持皇帝无过废太子。他们读的圣人言行哪里去了,礼义廉耻又到哪里去了,原来朝中重臣人均“伪君子”吗?
此时朝堂上的异变,给了许多年轻官员生动了上了一课,这才是深不见底的官场本质!
言官清流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把目光放在了吏部尚书王直跟吏部尚书胡濙身上,他们俩个才是真正排班位列文官一二的栋梁重臣。
只要这俩人站出来领衔反对,那么文官集团依旧能团结一致,逼迫皇帝做出让步!
“大塚宰,身为吏部天官,百官之首,难道不应该站出来拨乱反正吗?”
“还请大塚宰出列纠正君王!”
“大宗伯乃六朝元老,朝中威望无出其右,当仗义执言。”
“礼部掌管宗法律令,当劝谏陛下人伦对错!”
这一刻明朝的言官清流们,终於展现出来了他们不畏强权的一面,哪怕对方是至高无上的皇帝。